11 月 12, 2025 | 美妝情報
近期,「蘇丹紅」一詞在保養品圈成為熱搜關鍵字,多款知名保養品被檢驗出含這項違禁工業染料。此事件不僅震驚市場,也揭露了美妝品牌、原料供應鏈的巨大裂縫,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場危機,並揭露背後供應鏈的隱憂,幫助您了解整起事件真相。
禁用成分蘇丹紅為何會進入保養品供應鏈?

這次保養品危機的核心問題是:嚴格禁止的工業染料,如何進入美妝品牌產品?
第三方檢測測評意外發現多款保養品含有蘇丹紅
危機的引爆點源自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老爸評測」,在檢測中國市場保養品時,發現部分產品的成分檢驗報告中竟含蘇丹紅。原本以為的天然色澤,竟是由違禁染料所呈現,揭示出消費者難以察覺的隱形風險。
回溯源頭發現是原料商提供之原料刻意添加蘇丹紅來偽裝
追溯源頭後發現,問題來自上游原料供應商。額外檢測報告顯示,本應完全禁止的成分蘇丹紅竟高達 1170ppm。該供應商為了讓標榜天然植物色素的原料維持穩定色澤,私自添加了蘇丹紅,並偽裝原料 SDS,使代工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看似安全的「天然植物原料」。
什麼是蘇丹紅?為何會被化妝品禁用?

什麼是蘇丹紅?
「蘇丹紅」(Sudan Red)是一類人工合成偶氮紅色脂溶性染料,常見分類包括 Sudan I、II、III、IV,它作為人工合成的紅色工業染料,被廣泛用於如溶劑、油、蠟、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
蘇丹紅不只禁用於化妝品也被禁用於食品中
蘇丹紅不僅多被禁止添加於化妝品,也被禁止用於食品。2003 年研究指出蘇丹紅具有基因毒性,並可能帶來潛在致癌風險,其毒性特性包括:可溶於油脂,容易在人體脂肪組織中累積;長期或高濃度暴露可能對肝臟與腎臟造成損害,並影響細胞 DNA。
台灣妝品法規僅允許蘇丹紅 3 號用於非接觸黏膜的化妝品,且禁止用於染髮產品;食品中則全面禁止使用,例如 2024 年中國辣椒粉非法添加蘇丹紅的案件就引發了嚴格查處與社會關注。
從蘇丹紅事件揭露美妝供應鏈的 3 大問題

這次蘇丹紅事件,不只是單一原料污染,更凸顯了美妝產業長期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原料來源不透明導致無法得知成分真實性
原料來源不透明是核心風險之一。為降低成本或掩蓋成分不穩定性,部分原料商可能偷偷添加色素或化學物質;尤其是複方原料,更容易被不法操作,例如成分比例虛報、添加禁止溶劑、毒性成分或違法染料。品牌在採購時往往難以完全驗證原料的真實性,造成產品安全風險。
劣幣驅逐良幣,為了壓低價格而採取非法途徑
其次,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十分明顯。部分不肖原料商為了低價、高效染色競爭市場,非法使用違禁成分,使合法且高品質的原料商失去市場競爭力。而品牌在面對價格壓力時,也可能被迫選擇成本較低的原料,進一步增加潛在風險。
跨國法規執行差異讓不肖業者有操作空間
最後,跨國法規執行差異提供了不法業者操作空間。各國對違禁成分的檢測強度與執法速度存在明顯差異,有些國家檢測頻率低或執法寬鬆,導致跨國產品可能在某些市場合法,但在其他地區卻存在違法風險,使供應鏈監控更加複雜與困難。
PIF 如何協助廠商控管、為消費者把關?
即使建立了 PIF(產品資訊檔案)制度,如果原料商刻意造假或隱瞞訊息,仍難完全避免化妝品安全風險。然而,PIF 的核心價值在於為品牌與消費者提供一層透明與可追蹤的保障:
- 追蹤原料文件:對每一份原料的 COA、MSDS 進行確認,為產品安全建立第一道把關。
- 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協助品牌建立完整的原料追蹤與管理,增強消費者信任。
- 促進主動品管:鼓勵廠商主動控管原料品質,降低潛在風險。
蘇丹紅事件提醒我們,美妝產業的供應鏈管理仍有漏洞,即使進入 PIF 管理時代,也無法完全防範原料造假。工廠與品牌應提高警覺,慎選信譽良好的上游供應商,並密切關注成分來源與檢測報告,才能維護品牌信譽並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
推薦閱讀 👉PIF 是什麼?2026 年強制實施!你的品牌準備好了嗎?
參考資料
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蘇丹紅衛教資訊及常見問答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化粧品禁止使用成分表
9 月 3, 2025 | 美妝情報
近來, 外泌體(Exosome)成為美妝保養界最受關注的關鍵字。這項源自諾貝爾獎研究的突破性發現,被寄予在肌膚保養上帶來新應用的期待;然而, 市場逐漸出現亂象,政府單位介入稽查。
這場 「外泌體之亂」的風暴與潛在風險,究竟如何影響消費者?跟著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什麼是外泌體?

什麼是外泌體?
外泌體(Exosomes),又稱小型細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EV),可以視為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快遞員」,它們是細胞經由內胞體(endosomes)路徑所分泌出的內源性奈米級囊泡,大小約 30–200 奈米,體積極為微小卻能攜帶蛋白質、核酸、脂質…等多種重要分子。
外泌體在保養品中的潛力
外泌體近年來被視為化妝品研發的新焦點,其應用範疇已延伸至保濕鎖水、肌膚緊緻、舒緩調理與修護支持等面向,隨著研究持續深入,外泌體逐漸被視為繼植物萃取、胜肽、玻尿酸之後,備受期待的新一代功能性保養元素。
外泌體來源差異:動物性外泌體 vs. 植物性外泌體

動物性外泌體
動物性外泌體主要取自哺乳動物細胞來源,例如血清、乳汁、血小板、臍帶血、羊水及胎盤間質幹細胞…等,由於結構與人體細胞相近,被認為在訊息傳遞與相容性上具有潛在優勢。
台灣衛福部亦於 2024 年 3 月 21 日宣布,可有條件將人類來源之外泌體製作成化妝品原料,但必須符合相關認證規範以確保安全。
植物性外泌體
植物性外泌體源自植物細胞,常見來源包括綠茶、薑、葡萄等,這類外泌體同樣能攜帶多種生物分子,相較於動物性外泌體,植物來源取得方式更為容易、原料成本相對低廉,且萃取過程較為穩定。
憑藉這一優勢,植物性外泌體被視為最具市場化潛力的新興美妝原料之一。
外泌體之亂三大市場亂象

外泌體來源與純度成謎
市面上的外泌體原料多以植物來源為主,但部分廠商雖然聲稱產品中含有外泌體,實際上卻可能僅是使用細胞培養液,或產品中外泌體的純度與活性並未獲得驗證,使得消費者難以判斷真偽。
若產品真正含有外泌體,其原料標示中應明確標註 Exosome 或 Extracellular vesicles,或是能夠提出粒徑大小或相關證明文件,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特別留意,並搭配查驗廠商是否提供相關檢測數據或認證,以避免誤信誇大宣稱。
外泌體誇大不實的廣告宣傳
不少廠商抓住消費者對抗老的期待,打出「逆轉時光」、「細胞再生」等吸睛口號,然而,這類說法多數缺乏嚴謹的臨床數據與科學佐證,甚至已經違反化粧品廣告相關法規囉!
過度誇大的宣傳不僅容易誤導消費者,讓人對產品效果產生過高期待,也造成市場混亂,影響真正合規研發的品牌。
外泌體缺乏明確的法規佐證
台灣政府已針對外泌體相關保養品展開規範,並要求廠商必須提供完整的成分與功能佐證資料,其中包括:
- 粒徑大小的檢測數據
- 外泌體內含物的鑑定結果
- 功效與安全性的佐證資料
然而,目前市場上許多業者仍無法提出足夠的科學數據與檢測報告來證明產品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導致部分產品面臨稽查下架的風險。
消費者指南:如何挑選真正有效的外泌體產品?

查證產品外泌體來源
外泌體產品的來源攸關品質與安全,因此在選購時,應優先選擇有信譽、並且願意公開揭露外泌體來源的品牌;特別是涉及人源外泌體時,更要確認其是否來自合法、經核准的細胞操作機構,以確保來源合規且具備安全保障。
提醒‼️目前外泌體不可以注射進入人體!任何牽涉到注射、療效宣稱或治療行為的產品與廣告,都可能涉及違法,消費者務必要謹慎辨別。
理性看待外泌體功效宣稱
外泌體雖然是近年研究的新焦點,但任何保養品都無法達到治療效用。因此,消費者在面對「立即見效」、「逆齡回春」等誇大字眼時,應抱持謹慎態度,理想的選擇是科學數據支持且訴求溫和改善的產品,這樣才能在維持期待的同時,避免過高或不切實際的想像。
尋找科學佐證的外泌體產品
真正值得信賴的外泌體產品,應能提供明確的成分來源,或能提供純度檢測、活性分析或相關的臨床研究數據,以佐證其真實性與安全性;對於品牌而言,這不僅是責任,更是專業的展現,讓消費者能更安心使用。
外泌體熱潮下的仍要理性選擇
外泌體雖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興話題,但在熱潮背後,仍潛藏來源不明、數據不足與誇大宣稱等風險。期望廠商們能謹慎選擇外泌體原料,另外在建置建置 PIF(產品資訊檔案) 時,也可以透過專業 SA 評估員的協助進行確認,確保資料齊全與合規。
希望您在外泌體熱潮中,穩健取得合規與市場的雙重優勢~
參考資料
Pegtel, D. M., & Gould, S. J. (2019). Exosomes.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88(1), 487-514.
Thakur, A., Shah, D., Rai, D., Parra, D. C., Pathikonda, S., Kurilova, S., & Cili, A. (2023). Therapeutic values of exosomes in cosmetics, skin care,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dermatological diseases. Cosmetics, 10(2), 65.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外泌體的應用與發展趨勢!在台灣可以合法使用外泌體嗎?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申請源自人體細胞之外泌體使用於化粧品之個案審查應檢送文件」,並自即日生效。
全國法規資料庫-化粧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虛偽誇大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
潮健康-外泌體保養品風正夯,你買的是真的還是話題?
民視新聞網-外泌體保養品風正夯,你買的是真的還是話題?
8 月 20, 2025 | 美妝情報
由 @cosme for BUSINESS 舉辦的【線上研討會】「PIF 然後呢?上架不代表會熱賣!面對 PIF 制度美妝品牌必懂的應對全攻略」已於 2025 年 8 月 19 日(二)圓滿落幕。活動吸引眾多美妝品牌決策者、行銷與法規專業人士踴躍參與,特此向所有參與者表達誠摯感謝。
從合規到成長把 PIF 轉化為市場信任與銷售力
本次研討會以「合規 × 市場」雙軌思維為核心:PIF 是產品上市門檻,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把合規轉化為市場信任,並進一步驅動銷售」。會中由標準認證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萱容(Sally Chen)解析 PIF 制度與產品資訊建置重點;@cosme 品牌成長業務顧問 Jojo Yeh 分享如何放大上架後的曝光與轉換。
會議精彩觀點摘錄

標準認證服務有限公司 總經理 陳萱容(Sally Chen):
「PIF 不是終點,而是品牌建立信任的起點。」
「當成分、檢測與功效依據被整理為清楚易懂的對外訊息,合規就能轉化為消費者願意選擇的理由。」
她也強調,品牌仍須以透明資訊、風險管理與真實功效溝通連結消費者信任。
@cosme 品牌成長業務顧問 Jojo Yeh:
「上架不等於熱賣。」
「透過 @cosme 的評測口碑,把『被看見』與『被相信』接起來,才能有效影響購買決策。」
其策略包括結合 @cosme 口碑平台、雲端 CRM、體驗任務與評測合作,以使用者語言佐證產品價值,提升心佔率與轉換率。
再次感謝各位的熱情參與與寶貴回饋。若您希望延伸諮詢 PIF 建置、產品資訊透明化,或規劃上架後的口碑與轉換策略,歡迎與我們聯繫(請見下方聯絡資訊),並持續關注後續進階主題與場次公告。
👉 想要取得 PIF 自評檢核表嗎?歡迎加入官方 LINE,輸入關鍵字 「PIF」 即可免費索取。
參考資料
@cosme for BUSINESS-PIF然後呢?上架不代表會熱賣!面對PIF制度美妝品牌必懂的應對全攻略